鞏曉彬:中國男籃風格未定,頻繁模仿美歐。
在寒冷的冬夜里,北京時間的2月27日,一個盛大的活動悄然落幕,但其中的討論仍在熱議不止。中國籃球界名宿鞏曉彬在剛結束的2025CBA全明星周末嘉年華上的言辭觸動了眾人的心。
對于當下中國男籃的現(xiàn)狀,鞏曉彬的言辭非常犀利。他指出,中國男籃尚未形成獨特的風格,時而模仿美國的打法,時而借鑒歐洲的戰(zhàn)術。他回憶起過去,中國籃球曾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,如小快靈和快準靈。然而,隨著外籍教練的引入,他們與國內球員的磨合并不理想,導致球員的斗志和積極性未能完全調動起來。
鞏曉彬特別提到了年輕球員的打球方式?,F(xiàn)在的年輕球員雖然身體素質出色,但更傾向于在外線投射三分,而不愿意承擔內線的臟活累活。他們害怕在內線對抗中受傷。這讓他思考到,這可能是從小接受的籃球觀念的影響。他呼吁年輕球員要學會“聰明的打球”,如張鎮(zhèn)麟和杜潤旺等球員,盡管擁有高大的身材,但在面對矮個對手時,仍需學會如何利用自己的優(yōu)勢去得分。
對于外界的調侃,稱鞏曉彬為“大師”,這并非無因。他的言辭直指問題核心,甚至對某些球員的不足做出了公開的點名。從過去幾年的中國男籃發(fā)展來看,確實如鞏曉彬所言,球隊尚未形成穩(wěn)定的風格。前主帥喬爾杰維奇曾追求陣容的高大化,導致身高1米8以下的后衛(wèi)難以進入國家隊,而鋒線球員至少需要達到2米以上。然而,像杜潤旺、曾凡博和張鎮(zhèn)麟這樣的標準FIBA鋒線身高球員,在面對小打大時卻顯得有些尷尬。他們更多地選擇在外線投射三分來得分,而缺少一對一的優(yōu)勢。
隨著喬爾杰維奇的下課,中國男籃在風格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?,F(xiàn)在國家隊12人名單中經常有5-6名后衛(wèi)進入名單,而在之前公布的20人集訓隊中更是高達10名后衛(wèi)。與喬爾杰維奇的陣容高大化相比,新任教練郭士強更傾向于使用三后衛(wèi)的緊逼防守戰(zhàn)術。盡管不同的主帥有不同的用人特點,但中國男籃確實需要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,這樣球員們才能更好地融入技戰(zhàn)術體系。
這樣的討論和反思對于中國男籃來說是非常寶貴的。只有正視問題,才能找到解決之道。我們期待中國男籃在未來能夠形成自己的風格,展現(xiàn)出更加出色的表現(xi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