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A賽季罰款榜:山西居首39萬,新疆廣東緊隨其后。
本賽季CBA常規(guī)賽與季后賽的罰款榜單已公布,著實令人震驚。山西隊以高達39萬的罰款總額反超新疆隊,躍居榜首。新疆隊以34萬緊隨其后,廣東隊則以32萬位列第三。南京隊和四川隊各以10萬罰款額名列其中,而遼寧、上海、江蘇等隊也均有不同程度的罰款,其中遼寧隊和上海隊的罰款總額分別為7萬和6萬。廣廈隊、深圳隊則以4萬的罰款排名靠后,北京隊為3萬,廣州隊則為2萬。這仿佛不再是籃球聯(lián)賽的舞臺,而變成了一場“罰款狂歡節(jié)”。
仔細觀察這場“狂歡”,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其中存在的問題。某些球員在場上似乎只帶著情緒,沒有理智地打球。只要有一點小摩擦,他們就容易炸毛,推人、罵街、摔毛巾等行為屢見不鮮,仿佛在故意吃罰單。教練組在家門口作戰(zhàn)時更是容易失控,對著裁判發(fā)泄負面情緒,這讓人不禁要問,他們真的把自己當成了賽場上的山大王嗎?
而俱樂部的管理層似乎也對此視而不見,罰單如山卻依舊不整頓紀律。這不禁讓人懷疑,難道他們真的覺得罰款不是自己的錢,因此并不心疼嗎?在比賽中,主場觀眾扔水杯、說臟話的情況屢見不鮮,但安保人員似乎對此視若無睹。而俱樂部管理層更是擅長和稀泥,每次被罰后只是發(fā)表一份“深刻檢討”,然后一切照舊。
而聯(lián)賽公司的處罰措施也引發(fā)了爭議。盡管他們開罰單的頻率很高,但真正能傷到筋骨的處罰卻寥寥無幾。這讓人們懷疑,罰款是否只是一種給媒體看的“面子工程”。山西隊被罰39萬卻屢教不改,傳統(tǒng)強隊如新疆、廣東也頻頻上榜。這反映出整個聯(lián)賽生態(tài)都存在嚴重問題。球員覺得犯規(guī)成本低,俱樂部覺得罰款能擺平局面,而賽區(qū)則認為鬧事能帶來流量。這種循環(huán)下去,聯(lián)賽的未來堪憂。
或許,是時候借鑒NBA的處罰措施了。對于球員的鬧事行為,應該直接禁賽;對于賽區(qū)的失控行為,應該采取空場的措施,讓違規(guī)者真正感到肉疼。
當前,CBA的1/4決賽格局逐漸形成。山西隊以2比0大比分領先廣東隊,北京和北控的同城德比戰(zhàn)打成了1比1平,廣廈和青島同樣戰(zhàn)成1比1。從目前形勢看,山西和遼寧有很大機會在總決賽相遇,成為本賽季CBA的冠軍熱門。對于這樣的局面,各位球迷和觀眾又怎么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