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士系列賽少用追夢-格林打火箭
NBA季后賽正進入白熱化階段,勇士隊在客場以95-85艱難取勝季后賽首輪G1。然而,勝利的背后卻隱藏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。
追夢·格林作為勇士隊的防守核心,雖然出戰(zhàn)36分鐘,貢獻了4分、6籃板和3搶斷、1蓋帽的數(shù)據(jù),正負值僅為+4。他在場上的確消耗了火箭中鋒申京的體力,但在進攻端的表現(xiàn)卻屢次讓球迷捏一把冷汗。特別是在第三節(jié),當球隊已經(jīng)領先23分,勝利似乎觸手可及之時,格林的匆忙傳球失誤,給庫里的底線發(fā)球出界,為火箭隊縮小分差提供了轉(zhuǎn)機。
火箭隊的進攻邏輯雖然簡單,主要依賴三分球和前場籃板球,但他們的戰(zhàn)術(shù)卻十分有效。他們靠著22個前場籃板和9次搶斷給勇士隊制造了不小的壓力。烏度卡教練的戰(zhàn)術(shù)板上只有兩行字:“沖籃板”和“逼失誤”。盡管追夢的防守能力強大,能夠消耗申京的體力,但他的防守代價是勇士進攻端的四人打五人。當格林站在弧頂發(fā)牌時,火箭隊直接忽視他,收縮禁區(qū),使得庫里和巴特勒的突破路線變得異常擁擠。
追夢的防守雖然強大,但他的進攻“自殺式”表現(xiàn)卻時常讓人擔憂。在高端局比賽中,他的防守價值無可置疑,他能夠換防杰倫·格林,頂住申京的背打,還能指揮隊友輪轉(zhuǎn)補位。然而,在這次系列賽中,追夢的進攻弱點卻被火箭隊抓住了。他的弧頂三分命中率不高,站在底角時才稍微具有一些威脅。火箭隊甚至不需要貼身防守他,只需讓亞當斯蹲守禁區(qū)護框,這便使得勇士隊在第三節(jié)和第四節(jié)搶下大量前場籃板球。
勇士隊的傳切體系在追夢的帶領下有時顯得效率低下,庫里繞樁跑動,追夢原地轉(zhuǎn)圈尋找傳球路線,有時甚至不如讓盧尼上場卡位搶板。一旦庫里的三分球不在狀態(tài),勇士隊的進攻也會陷入便秘般的困境,這無疑是一大隱患。
火箭隊的“亂戰(zhàn)”戰(zhàn)術(shù)專門克制追夢式的防守。他們的進攻三寶是快攻、前場籃板和造失誤。追夢的防守風格雖然講究預判和站位,但面對像阿門·湯普森、伊森這樣的跳躍力極強的球員時,并沒有太大優(yōu)勢。亞當斯、阿門等人多次從追夢頭頂摘下前場籃板。而且追夢在防守時容易上頭,一些不必要的失誤頻頻出現(xiàn)。
相比之下,盧尼雖然移動速度較慢,但他的卡位扎實、掩護瓷實,體型和高度都為勇士隊帶來了優(yōu)勢。G1他僅出戰(zhàn)8分鐘顯然是不夠的。勇士隊需要的是能夠堵住火箭“亂戰(zhàn)洪水”的沙袋,而非追夢這種在精準攔截的同時卻疏忽了大局的人。
科爾教練過去多年依賴追夢的邏輯是“防守贏得總冠軍”,但面對火箭隊的進攻,這種策略似乎并不適用。他們的常規(guī)賽進攻效率雖然排名聯(lián)盟第12,但在季后賽G1中三分球僅有29次出手命中6次、助攻19次卻有16次失誤。勇士隊或許應該改變策略,讓盧尼和波斯特等人輪番消耗火箭內(nèi)線,釋放巴特勒的協(xié)防掃蕩能力。
在決戰(zhàn)時刻,勇士隊習慣性地托付給追夢和庫里。然而,對手很清楚“庫追擋拆”戰(zhàn)術(shù),當格林沒有進攻威脅時很容易被放空,而庫里也因體力不支出現(xiàn)失誤?;蛟S將格林的角色換成巴特勒,能減少這些不必要的失誤。
科爾教練也意識到了球隊在前場籃板球的劣勢,賽后表示沒有提醒球員努力拼搶。對于格林的使用,他需要重新考慮策略。每場專注于對位申京和協(xié)防杰倫·格林,減少弧頂發(fā)牌的回合;當三分球不在線時,應更多依賴魯尼去保護前場籃板球;同時減少對格林的過度依賴,讓魯尼的任務僅限于卡位和搶前場板,允許他放空亞當斯協(xié)防禁區(qū)。
此外,勇士隊還需要奇兵突襲,更多使用波斯特等球員的三分投射來調(diào)動申京離開禁區(qū),為巴特勒清理出突破路線。通過這樣的調(diào)整和改變策略,勇士隊或許能夠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