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產草皮“蘇超”賽場表現如何?
**綠茵場下的中國智慧**
揚子晚報網7月8日訊,當您為“蘇超”足球比賽吶喊助威時,是否留意到球員腳下那片看似普通卻擁有非凡實力的草地?這些綠茵茵的小草,在高溫高濕的天氣下,承受著頻繁的重踩重壓,不僅在顏值上達到標準,更在實力上展現出硬核的特質。每一片草地的背后,都隱藏著數十年的選育歷程。
在南京中山植物園,科研人員經過自主選育的草品種,已經廣泛應用于包括宜興市體育中心在內的足球場。這種國產草品種不僅為“蘇超”比賽提供了一個“耐踐踏、易修復、低維護”的綠色舞臺,更代表了我國草坪科技的進步。
5月25日,無錫隊與蘇州隊在宜興市體育中心的激烈比拼讓人難忘。為了更好地備戰(zhàn)“蘇超”,宜興市體育中心從6月到8月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級,包括頂棚鋼結構、公共衛(wèi)生間以及賽事照明系統(tǒng)的改進。而這一切的背后,都離不開那片綠色草坪的支持。
在體育賽事中,草坪的質量已經成為了決定場地體驗和賽事質量的關鍵因素。一個優(yōu)質的草坪不僅能夠為球員提供出色的發(fā)揮空間,更能夠避免因場地問題引發(fā)的運動傷害。而一個好的足球場草坪,其耐踐踏性必須遠超普通草種,即便在經過踩踏后也能迅速回彈。
盡管我國擁有豐富的暖季型草坪草種質資源,但過去多年來,大部分足球場依然使用從20世紀60至80年代引進的“洋草”品種。這些進口草種雖然一度符合國際標準,但在我國特殊的氣候和使用條件下,往往表現出適應性差、壽命短、維護成本高等問題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品種的使用大多需要支付高昂的專利費用,使得我國草坪產業(yè)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外的草種。
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南京中山植物園的科研團隊開始了長達多年的育種研究。自1993年起,植物園便開始收集國內外暖季型草坪草種質資源,并成功選育出多個新品種。其中,“蘇植”系列雜交結縷草等草坪草新品種的成功培育,實現了我國在雜交狗牙根和雜交結縷草國家級品種審定上的突破。
這些國產草品種不僅在“蘇超”等賽事中表現出色,更在江蘇、上海、浙江、四川等地的專業(yè)足球場、校園球場等重大賽事的比賽場地中廣泛應用。其中,江蘇省新建和改建的足球場中,有超過70%采用了這些國產草品種。這些草坪在國際賽事中屢獲佳績,多次獲得國際足聯(lián)和亞洲足聯(lián)的“免檢場地”認證,成為了一張中國草坪科技走向世界的“綠色名片”。
這一切的背后,都是我國科研人員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和堅持。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,即便是一塊小小的草坪,也有著無窮的科技含量和無盡的潛力。中國的草坪,不僅有美麗的綠色,更有強大的科技支撐。這是屬于中國人的驕傲,也是中國草坪科技發(fā)展的美好未來。